Search

我覺得媒體除了作為一個平台提供新聞資訊外,如果要做評論,就必須有充分的訪問及調查再來做評論,而不是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覺得媒體除了作為一個平台提供新聞資訊外,如果要做評論,就必須有充分的訪問及調查再來做評論,而不是一面倒的偏向某方,當然如果是具有官宣角色的媒體或評論(這種在台灣很多),當然只會一面倒的接受某一方的資訊站在某一方的觀點。

這次亞洲週刊的角度就是這樣,如果要講政治內宣,這何嘗不是一篇昧於經貿現況規則的內宣呢?

內文中
中國大陸阻止害蟲傳入,以防造成生態危害,確實是客觀又合理的決定。

這看起來當然好像很合理,但事實上呢?
中國提出的三種粉介殼蟲在中國已經普遍存在,而新菠蘿灰粉介殼蟲(都已經叫菠蘿了還不懂嗎?)在中國也曾經引起區域發生。

那麼究竟危害在哪?

什麼假設台灣鳳梨的粉介殼蟲真的超標

你以為粉介殼蟲是藥殘嗎?還超標咧?檢疫就是有蟲跟無蟲,沒有那種有蟲但數量在殘留允許以內的情況,寫這種內容只是令人感受到一個媒體的水準低落。

採收的鳳梨可以使用空氣槍去吹除粉介殼蟲,如果台灣這一端如果做不好,在中國邊境被大量驗出,至少還講得過去,問題是在邊關上已經有一段時間沒驗出粉介殼蟲了,哪到底中國官方的理論在哪?

亞洲週刊也只用中國政府的角度去說明,而完全不做相關的平衡報導,也不以相關的WTO SPS(我怕他們可能也不懂所以寫全文,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)的規則來處置,而是直接宣布禁止進口。

我當然也不認同一堆奇妙的大內宣,但是最後的間接散佈介殼蟲於各市各地是在寫什麼?

這已經讓我覺得鬼扯到沒有下限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